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萎,又被稱為陰萎,在男性未過「八八」天的癸未年齡時,陰莖無法勃起,或勃起不夠堅硬,或雖然勃起但持久度不夠,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性交的情況,被稱之為陽萎。在《內經》的《陰陽應象大論》、《五常政大論》、《邪氣臟府病形》等篇以及《諸病源候論》等書中也稱之為「陰萎」。《內經.經筋》篇中稱之為「陰器不用」或「不起」,《和劑局方》中稱之為「陽事不舉」,《景嶽全書》則稱之為「陽萎」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是因為年老造成性功能減退,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中所說的「年六十,陰痿」,則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,不算是病態。《痿論》指出:"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"。《黃帝內經素問集註》則認為,"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……入房太甚則宗筋弛縱,發為陰痿",並將陰痿稱為筋痿。然而,筋痿是由於肝氣熱或筋膜乾發病,導致筋急而攣,所以範圍較廣。筋痿可以包含陽萎,因此兩者不是相同的病狀。陽萎和早洩也是不同的,早洩是指在性交時,陰莖可以勃起,但因射精時間過早而導致不能正常進行性交。而陽萎則是指在欲進行性交時,陰莖無法勃起。兩者的病情不同,早洩較輕而陽萎較為嚴重。陽萎是所有性功能減退疾病中病情較重的一種,長期未治癒的遺精、早洩等疾病會進一步發展並導致陽萎的發生。

常見病癥

**元陽不足陽萎:**陽萎、陰冷、腰痛、膝軟、耳鳴、脫髮、牙齒鬆動、畏寒肢冷、形體瘦弱、呼吸短促乏力、頭暈目眩、面色蒼白、舌苔淡胖潤或有牙痕、脈沉細尺弱。

**心脾兩虛陽萎:**如果心脾氣虛,則會出現心悸、呼吸短促、盜汗、面色蒼黃、形體瘦弱、精神疲乏、食慾減少、腹脹、大便溏瀉、舌苔淡白、脈細; 如果心脾血虛,則會出現心悸、心慌、易驚、多夢、失眠、面色蒼白、形體瘦弱、舌苔淡白、脈細。然而,一般臨床上多見到的是心脾氣血兩虛的病證。

**驚恐傷腎陽萎:**表現為恐懼不安、多疑易驚、心情低落、失眠多夢,平時陰莖尚能勃起,但在同房時感到焦慮不安,導致陽萎無法勃起。舌脈通常正常。

**濕熱下注陽萎:**表現為陽萎的同時陰部會感到潮濕或疼痛,小便短而有痛感,舌苔呈黃色或厚重,脈搏有力或快速。

鑒別分析

**元陽不足陽萎:**元陽也叫真陽,近代多認為命門之火即為真陽(《腎的研究》)。根據臨床觀察,命門火衰的病人的病症與腎陽不足的病症多相符合,可以認為命門火即為腎陽(《中醫學基礎》)。因此,元陽不足、真陽不足、腎陽不足、命門火衰實際上可以視為同義詞。元陽不足即為真陽不足、腎陽不足、命門火衰。《類經圖翼》說:"命門與腎,本是一氣"。腎經主司兩陰,《諸病源候論.虛勞陰萎候》說:"腎虛不能榮於陰器,所以陰莖無法勃起",此處的腎虛不足多指的是腎陽不足,也就是命門火衰,《醫貫》中提到:"陽事先萎者,是由於命門火衰"。《景嶽全書.雜證謨》也認為:"一般情況下,男性陽萎不起大多是因為命門火衰,……火衰佔了七八成,而火盛者僅佔了極少數"。因此,元陽不足陽萎可以看到腎陽不足的表現(腰痛膝軟、耳鳴、脫髮、牙齒鬆動、畏寒肢冷、呼吸短促、舌苔淡、脈沉)。其原因可能是色慾過度所導致。

以上鑒別分析介紹了陽萎的類型及其常見病證,以及可能引起陽萎的原因。根據具體情況,中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病證制定治療方案,以達到改善陽萎症狀的效果。一般而言,中醫治療陽萎主要針對補腎陽、益氣血,以及調理心脾等方面進行治療。但是,為了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,建議患者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助,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