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惡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惡心,是一種欲吐不吐,欲罷又止的症狀。《諸病源候論·惡心》中說:“心裡淡淡然欲吐,名為惡心”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中說:“雖然說是惡心,但實際上是胃口的毛病,而不是心臟的毛病”。惡心和噯氣(噫)、乾嘔(噦)、呃逆、嘔吐等,都是脾胃病證的常見症狀,臨床上要加以區分,可以參考相關條目的論述。

常見的惡心症狀有胃寒惡心、胃熱惡心、胃陰虛惡心、肝胃不和惡心、傷食惡心等。

胃寒惡心:患者會時常感到胃痛,還會不時地泛惡清水、涎沫,在喝熱水後會感覺舒適,但在遇到寒冷的時候,症狀會加重,患者還會出現食少、便溏、少氣、困倦、舌淡、脈弱等症狀。

胃熱惡心:患者會時常感到胃裡嘈雜、吞酸、口臭,還會出現尿赤、便秘、舌苔黃、脈弦或滑等症狀。

胃陰虛惡心:患者會感到噁心,還會伴有劇烈嘔吐、口渴、飲水即吐、不能進食、短氣、困倦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狀。

肝胃不和惡心:患者會感到噁心,還會伴有嘔吐、胸悶、脅痛、口苦、咽乾、食欲不振,或婦女月經不調,舌苔薄黃、脈弦細等症狀。

傷食惡心:患者會感到噁心欲吐,噯腐吞酸,惡聞食臭,胃脘脹滿,不欲飲食,舌、脈往往正常。

胃寒惡心和胃熱惡心:這兩種症狀一寒一熱。胃寒者,可能是由於體質虛弱,中焦陽虛不足,或者是因為過食寒涼食物,損傷了胃氣,前者病程長,虛證明顯,後者病程短,沒有明顯的虛象。患者會感到噁心,還會伴有胃痛,胃陽不足,寒濕不化,所以會時常泛惡清水、涎沫,在遇到寒冷的時候,症狀會加重,在喝熱水後會緩解。中陽不足者,還會出現食少、便溏、少氣、困倦、舌淡、脈弱等中焦陽虛不足的症狀。治療上要溫中散寒降逆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加減,或者用吳茱萸湯加減。

胃熱惡心:可能是由於體質虛弱,或者是因為過食肥甘厚味,導致裡熱內盛,或者是因為感冒暑熱,外邪入裡,以致胃熱氣逆惡心,所以會出現口臭、吞酸、尿赤、便祕、舌苔黃、脈數等熱證表現。治療上可以用承氣湯類加減,也可以用竹葉石膏湯加減。

胃陰虛惡心:患者會感到噁心,還會伴有劇烈嘔吐,或者是出現在劇烈嘔吐之後,多半是由於熱病後期,或者是經過大手術後,胃陰嚴重不足,導致劇烈惡心嘔吐,不能進食,甚至是喝水就吐,還會出現口渴、舌紅、脈細數等胃陰不足的症狀。治療上要養胃陰、降逆氣,可以用益胃湯合橘皮竹茹湯加減。

肝胃不和惡心和傷食惡心:肝胃不和者,是由於肝氣鬱滯,橫逆犯胃所致,所以患者還會出現胸悶、脅痛、口苦、咽乾、脈弦等肝氣鬱滯的症狀。治療上要疏肝和胃,可以用柴平湯,或者用四逆散合二陳湯加減。傷食惡心者,是由於暴食傷胃所致,導致胃氣不降,上逆而為惡心,治療上要消食導滯,可以用楂麯平胃散,或者用枳實導滯丸等方加減。

總之,引起惡心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