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中痰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喉中痰鳴(簡稱痰鳴、喘鳴或曰痰聲漉漉)

喉中痰鳴是指痰涎壅盛、聚於喉間、氣為痰阻而導致的呼吸鳴響。

常見證候

  1. 痰壅氣塞喉中痰鳴:胸膈滿悶、喘急氣粗、痰聲漉漉、甚至不得臥、不欲飲食、舌苔白膩、脈滑。
  2. 痰熱阻肺喉中痰鳴:發熱胸悶、氣急喘促、鼻翼煽動、喉間痰鳴、聲如曳鋸、痰黃質稠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數。
  3. 痰火化風喉中痰鳴:猝然眩暈、甚至昏倒、不省人事、口眼喎斜、四肢不舉、或半身麻木、舌本強硬、喉間痰鳴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洪數而滑。
  4. 痰蒙清竅喉中痰鳴:眩暈頭痛、胸悶不適、突然昏倒、喉間痰鳴、口吐延沫、四肢抽搐、舌質暗淡、苔厚膩、脈滑或弦。
  5. 脾腎兩虛喉中痰鳴:少氣懶言、呼多吸少、痰涎清稀、喉間痰鳴、畏寒肢冷、食少便溏、舌質淡、苔白、脈弱。

鑒別分析

  1. 痰壅氣阻喉中痰鳴與痰熱阻肺喉中痰鳴:
    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痰涎壅盛上升至喉間,導致呼吸困難而出現痰鳴。不過,痰壅氣阻喉中痰鳴多半是由於脾虛運化失常,水分積存形成痰,這些痰又以肺為貯存之器,從喉門進出。喉部充滿痰涎,阻擋了肺氣的循環,痰和氣相互搏測,所以會出現喘息和痰鳴的症狀。而痰熱阻肺喉中痰鳴多是由於肺部火熱,引發灼津而形成痰,火氣上升,痰隨之上進至胸部,逼近咽喉,從而出現喘息和痰鳴的現象。臨床鑒別要點是:痰壅氣阻喉中痰鳴時,痰涎比較清淡、量多、顏色較白,還伴有食慾不振、腹脹、大便稀軟、舌苔白膩,或者舌質淡胖,舌邊有齒痕,脈滑或細弱等脾虛相關症狀。這種情況下,治療宜以健脾化痰,止咳平喘為主,配方可以使用二陳湯、三子養親湯。而痰熱阻肺喉中痰鳴時,痰液的顏色較黃且質地較稠,不容易咳出,還會伴隨身體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苔黃膩、舌質紅,脈搏快速等熱象症狀。治療應以清熱化痰,止咳平喘為主,配方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湯、定喘湯進行加減。

  2. 痰火化風喉中痰鳴與痰蒙清竅喉中痰鳴:
    這兩種情況雖然都會引起意識模糊,甚至昏倒不省人事,並出現喉中痰鳴的症狀,但是痰火化風喉中痰鳴主要是由於痰鬱化為火,火熱生風,痰和火共同上升搗亂,阻塞了清醒感知之竅,所以會突然昏倒,四肢不舉,口眼歪斜,舌強勉強說話,屬於中風相關證候。《證治要訣》中提到:"中風之證,…或痰涎壅盛,咽喉作聲"。而痰蒙清竅喉中痰鳴,主要是因為痰濁上升幹擾,阻塞了靈竅,導致心神被遮蔽,所以會突然昏倒,失去意識,口中流涎,四肢抽搐等症狀,屬於癲證相關證候。臨床鑒別要點是:痰火化風喉中痰鳴時,病人常常感到頭暈頭痛、耳鳴目眩,或者有急躁易怒、心煩多夢的情況。有時因憤怒或飲酒刺激痰火化風,突然發作昏倒,清醒後往往會出現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舌強講話不清等後遺症。治療宜以清醒神志,開通竅門,化痰清熱,平穩肝膽,配方可使用至寶丹合滌痰湯、羚羊角散進行加減。而痰蒙清竅喉中痰鳴則多是由於肝氣不調,陽虛風動,刺激了痰積,遮蔽了清醒感知的竅門所致。風痰聚散無定時,有時甚至無明確的誘因而反復發作,發作前常有頭暈等先兆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