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喜食異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喜食異物,又稱嗜食異物,是指嗜食泥土、紙張、煤炭等異物。

喜食異物可分為三種情況:

  1. 疳疾喜食異物:身體瘦弱,面色萎黃,喜食泥土茶鹽之物,腹大青筋,腹痛泄利,舌體瘦,色紅少津,脈細澀。
  2. 蟲積喜食異物:腹痛繞臍,發作有時,或吐蛔蟲,大便下蟲,喜食生米、生肉、泥、炭之類,食欲不佳,舌質淡,苔花剝,脈緩或弦。
  3. 情志異常喜食異物:心情不舒,悶悶不樂,時哭時笑或煩躁狂言,撕咬衣物,喜食異物,食少納呆,舌苔薄或厚,脈弦。

疳疾喜食異物與蟲積喜食異物:多見於小兒,雖共同表現為形體消瘦,食欲不振。但疳疾乃由飲食不節,飢飽無常,致脾虛運化失司,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胃納減退,後天生化之源不足,無以營養肌肉四肢。故身體羸瘦,腹大青筋,食少納差,四肢乏力,大便稀溏,甚則身黃且腫,似黃疸而眼目如故,懈怠少神,好食生食,及茶葉、土、炭之類。蟲積胃腸則由飲食不潔而生蟲。腹內有蟲胃腸氣機不利,故腹痛陣作,心中嘈雜,喜食生冷、壁泥、茶炭、鹹辣等物。

疳疾喜食異物以脾虛羸瘦為主,治宜健脾消疳,方選益黃散。蟲積喜食異物則以腹痛蟲積為主,治宜殺蟲,驅蟲,方選化蟲丸、烏梅丸加減。情志異常喜食異物:乃由過度的精神刺潡,肝鬱不舒,氣機不利,致胸脅脹滿,煩躁易怒,或易喜易驚,甚則肝不藏魂,神無所主,證見精神失常,哭笑無度,或狂言妄動,亂咬衣物或神志遲呆,默默無言,喜食生食、紙張等,本證多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和異常的情志表現,故不難區分。治宜柔肝養心,安神定志,方選逍遙散加棗仁、遠志、合歡花。

【文獻別錄】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"凡喜食茶葉、喜食生米者,多因胃有伏火,所以能消此物","凡喜食炭者,必其胃寒而濕,故喜此燥濕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