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舌剝是指舌苔剝落不全,剝落處光滑無苔。舌苔剝蝕與形似蟲蝕之狀的「蟲碎舌」不同,前者為「舌苔中剝去一塊如錢,或剝去數塊,或滿舌花剝如地圖」(《中醫臨證備要》);後者為「舌有紅點坑爛,凸似蟲蝕草者」(《國醫舌診學》)。形態不同,其臨床意義亦異,舌剝多主陰虛,「蟲碎舌」則主火毒熾盛,故二者應加鑒別。根據舌苔之剝落程度,又有花剝、光剝之稱,但總屬舌剝的範圍。

舌剝常見於胃陰虛、氣陰兩虛等證候。胃陰虛舌剝多因外感熱病後期,胃中餘熱不清,耗傷胃陰;或因久患胃病或其他慢性疾病,日久陰液虧損,胃失陰液的滋養濡潤,故見舌苔剝落,甚則舌面光滑者,為「鏡面舌」,是胃陰大傷之象,慮其胃陰枯竭,預後不佳。氣陰兩虛舌剝也大多由於外感熱病後期,熱邪久戀,傷陰耗氣,而致氣陰兩虛;或暑令汗出過多,津氣耗傷;某些慢性病晚期,亦可因久病而氣陰俱傷,致使舌剝。

辨證要點:胃陰虛舌剝,舌質深紅或光絳有裂紋,並伴有胃失和降(納差、食後飽脹、乾嘔作呃)等症狀;氣陰兩虛舌剝,舌質淡紅,並伴有氣虛(短氣懶言、神疲乏力、自汗)陰虧(五心煩熱、盜汗、口乾便祕)等症狀。

舌剝的治療原則是滋養胃陰或補氣養陰。胃陰虛舌剝的治療原則是滋養胃陰,常用益胃湯、沙參麥冬湯等方;氣陰兩虛舌剝的治療原則是補氣養陰,常用生脈散等方。

《國醫舌診學》中提到:「舌中剝蝕,邊有膩苔者,濕痰蘊積也。」《中醫診斷學》中提到:「舌苔『若驟然退去,不復生新苔,或如剝去,斑斑駁駁地留存,如豆腐屑鋪舌上,束一點西一點,散離而不連續,都是逆證。多因誤用攻伐消導藥,或誤用表藥,致胃氣胃液被傷殘,故現此候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