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口鹹是指口中自覺有鹹味,有時或伴有鹹味痰涎排出。

【常見證候】

腎陰虛口鹹:口鹹,或吐少量鹹涎,伴咽乾口燥,頭昏耳鳴,腰膝痠軟,五心煩熱,夜寐不安,舌紅苔薄,脈沉細而數,尺脈無力。

腎陽虛口鹹:口鹹,全身倦怠,氣短乏力,畏寒肢冷、腰腳痿軟無力、夜間尿頻,舌淡胖有齒痕,脈沉細無力。

【鑒別分析】

腎陰虛口鹹與腎陽虛口鹹:五臟各主五味,鹹為腎之味,口鹹多為腎液上乘所致。二證均屬腎虛,一為陰虛,一為陽虛。病因多為勞傷於腎,或年高體衰,或久病及腎,導致下元虛衰,真陰真陽受損而成。但腎陰虛者,多因虛火上炎,煎灼腎液之故;腎陽虛者,乃因陽虛不攝,腎液上泛而致。二者同為腎虛,故皆有腰痠腿軟無力,或頭昏頭暈等精氣不足之症。但腎陰虛者,兼見陰虛火旺之耳鳴口乾,五心煩熱,舌質偏紅,脈象細數等症;腎陽虛者,則有畏寒肢冷,神疲乏力、夜尿頻數,舌質淡胖,脈象沉細等症。腎陰虛者治宜滋陰降火,壯水之主,用大補陰丸,或知柏地黃丸等;腎陽虛衰者,則當溫補腎陽,可用腎氣丸合五味子加減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《血證論.口舌》:"口鹹是脾濕,潤下作鹹,脾不化水,故鹹也。二陳湯加旋覆花、藿香、白芍、檀香、吳茱萸治之。胃苓湯亦治之,或六味地黃湯加旋覆花、牛膝、白茅根、從腎中化水,納之下行,以隔治之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