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診余集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診餘集

診餘集是清代醫案著作,作者餘聽鴻,字伯涵,號聽鴻,他是浙江餘姚人。生於1841年,卒於1908年。他幼年隨父學醫,後從學於名醫吳鞠通、徐大椿等。他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科,尤擅治內科雜病。他著有診餘集、醫學心得、醫學指南、醫學提要等。

《診餘集》是餘聽鴻的代表作,成書於1888年,共收錄醫案150餘則。這些案例涉及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科,多為作者治癒的大症及疑難雜症。書中對各類疾病的辨證論治,論述精闢,臨證經驗豐富,對後世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
《診餘集》的編寫體例採用了“案例+醫論”的形式,先將醫案原文摘錄,然後對醫案進行分析、評論,最後提出自己的治療見解。這種編寫體例既能讓讀者瞭解醫案的內容,又能學習作者的臨床經驗,具有很強的實用性。

《診餘集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1949年後,有排印本出版,並改名為《餘聽鴻醫案》。

以下是《診餘集》中一則醫案的節選:

【醫案】

某男,年二十,患瘧疾,發熱惡寒,頭痛身痛,四肢酸楚,脈浮緊,舌苔薄白,大便溏薄,小便短赤。醫者以為是風寒束表,予以麻黃湯加減治療,服藥後症狀稍有緩解,但仍時有發熱惡寒。後來又請餘聽鴻診治,餘聽鴻認為此病是由於脾胃虛弱,不能運化水濕,水濕內停,化生濕熱,鬱蒸於肺,所以發為瘧疾。於是予以四君子湯合白虎湯加減治療,服藥後症狀很快消失,未再復發。

【醫論】

本例患者的病因是脾胃虛弱,不能運化水濕,水濕內停,化生濕熱,鬱蒸於肺,所以發為瘧疾。治療上應以健脾利濕、清熱解毒為主。方用四君子湯合白虎湯,既能健脾利濕,又能清熱解毒,對本病有很好的療效。

《診餘集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它不僅記載了大量臨床實例,而且對各類疾病的辨證論治,論述精闢,臨證經驗豐富,對後世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
此外,《診餘集》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,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提高診療水平。因此,本書值得廣大醫生閱讀、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