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早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早洩(又稱「雞精」)為中醫男科常見病證,屬「遺精」「失精」範疇,指性交時精關不固,未交即泄或甫交即泄。其病機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腎、心、肝三臟為要,臨床多分虛實兩端,虛者以腎氣不固為主,實者常見相火妄動,茲詳述如下:

一、病因病機

  1. 腎陰不足,相火亢盛
    房勞過度或稟賦不足,致腎陰虧虛,相火失於潛藏,擾動精室。症見陽事易舉而堅挺不足,交合早泄,兼見咽乾顴紅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此類多見於青壯年,屬「陰虛陽亢」之證。
  2. 腎陽虛衰,精關不固
    久病體虛或恣情縱慾,損及腎陽,命門火衰則封藏失職。症見未交先泄、精液清冷,伴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軟、舌淡胖、脈沉遲。此屬「陰陽兩虛」或「命門火衰」之候。
  3. 心腎不交,神搖精泄
    思慮過度或情志不暢,致心火亢盛,不能下交於腎,腎水虧虛則難以上濟心神。症見早泄伴心悸失眠、多夢易驚、舌尖紅、脈細數。此為「心腎兩虛」之證,多與精神因素相關。
  4. 濕熱下注,擾動精室
    過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濕熱,流注肝經,蘊結下焦,迫精外溢。症見早泄兼陰囊潮濕、小便黃赤、舌苔黃膩、脈滑數。此屬實證,臨床易與「肝經濕熱」並見。

二、證型與治法

  1. 陰虛火旺證

    • 方藥:知柏地黃丸(知母、黃柏、熟地黃等)為主方,酌加龍骨、牡蠣以潛陽固精;若兼心煩失眠,可合天王補心丹。
    • 針灸:取腎俞、太溪、三陰交滋陰,配行間瀉肝火。
  2. 腎氣不固證

    • 方藥:金匱腎氣丸加減(附子、肉桂、熟地黃等),或加覆盆子、桑螵蛸以增強固攝;若命門火衰甚者,可用補天育麟丹(鹿茸、人參、巴戟天等)。
    • 針灸:灸關元、氣海溫補下元,針命門、腎俞益火之源。
  3. 心脾兩虛證

    • 方藥:歸脾湯(人參、黃芪、龍眼肉等)補益心脾,加芡實、蓮子以收澀。若心腎不交明顯,可選交泰丸(黃連、肉桂)交通心腎。
  4. 濕熱下注證

    • 方藥:龍膽瀉肝湯(龍膽草、梔子、黃芩等)清利肝經濕熱,或合用四妙丸(蒼朮、黃柏、牛膝等)燥濕通絡。

三、古籍論述

  • 《景岳全書》云:「遺精之始,無不由乎心……及其既病而求治,則尤當持心為先。」強調調攝心神為治早洩之關鍵。
  • 《醫宗必讀》提出:「腎為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」,指出早洩與腎失封藏直接相關,治需分虛實補瀉。

四、其他療法

  • 穴位按摩:每日按揉湧泉、太溪等穴,可引火歸元。
  • 導引養生:如「撮穀道」(提肛鍛鍊)以強化下焦氣機。

早洩一證,虛實夾雜者臨床尤為常見,中醫辨證注重整體調理,非獨治腎,更需調心、疏肝、健脾,方得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