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文仲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文仲,唐代著名醫學家,洛州洛陽(今河南洛陽)人,與李虔縱、韋慈藏並稱當世三大名醫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風疾治療,曾任侍御醫、尚藥奉御,深得朝廷重用。

醫學成就方面,張文仲在臨床診療中特別注重個體差異與氣候變化對疾病的影響。他主張「因時制宜」、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原則,強調風疾治療需根據患者體質、病程長短及四時氣候變化而靈活調整用藥。這種辨證論治的思想,體現了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念。

在武則天時期,曾為大臣蘇良嗣診治心疾,準確預斷其預後不良,後果如其言,足見其診斷之精準。醫術之外,張文仲更奉敕與諸醫共同編纂風疾專著,系統性整理風病治療理論與臨床經驗,對唐代醫學發展貢獻卓著。

著作方面,撰有《療風氣諸方》、《四時常服及輕重大小諸方》、《隨身備急方》等,內容涵蓋風病專論、四季調養方劑及急症救治。其中對風邪致病理論的闡發,以及根據四時陰陽變化制定的養生方案,皆具鮮明中醫特色,雖原書已佚,但部分內容為後世醫書所引錄。

其學術思想繼承《黃帝內經》風病理論,結合臨床實踐提出風疾分型論治,並發展出針對不同體質的層次用藥法,對中醫風病學說的發展具有承先啟後之關鍵影響。在唐代醫學由理論向臨床實踐深化的過程中,張文仲的醫療實踐與著述,標誌著中醫辨證體系在具體病種中的應用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