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魯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直魯古,遼代著名醫家,為吐谷渾族人。其家族世代行醫,醫術精湛,其父甚至能於馬背上診治疾病,深諳中醫標本之理。直魯古幼時因戰亂遭棄,幸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與淳欽皇后收養,成年後承襲家學,專攻針灸之術,醫名遠播。遼太宗在位期間(927-947年),任職太醫,侍奉皇室,足見其醫術備受推崇。

醫學成就與著作

直魯古一生致力於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,尤其擅長針灸治療。據史料記載,他曾撰寫《脈訣》與《針灸書》,遺憾的是,兩部著作均已散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從其專精領域推測,《脈訣》可能系統性論述脈診理論,反映其對脈象辨證的深刻理解;而《針灸書》則可能收錄其臨床針法心得,涵蓋穴位選取、刺灸手法及治療要訣,對遼代針灸學發展具重要意義。

中醫專業背景

  1. 針灸特色
    直魯古精通針灸,此術在中醫體系中屬「外治法」範疇,通過刺激經絡穴位調和氣血、平衡陰陽。其針法或融合北方民族經驗,結合《黃帝內經》理論,注重辨證取穴與補瀉手法,對風寒濕痹、痛症等遼地常見病當有獨到療效。
  2. 脈診專長
    《脈訣》的編撰顯示其深諳脈學,中醫脈診講究「三部九候」,通過寸口脈象判斷臟腑虛實與病邪性質。遼代醫家若處中原與草原文化交匯處,其脈法可能兼具漢醫傳統與游牧民族實用特色。
  3. 標本理論實踐
    其父「馬上視疾,亦知標本」一語,反映家族重視中醫標本治則(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)。直魯古承此思想,臨床或善於區分病症主次,如外感急症先解表,內傷久病則調本。

歷史定位

直魯古身為少數民族醫家,不僅代表遼代醫學的多元融合,更體現針灸與脈學在非漢族政權下的傳承與創新。其著作雖佚,然作為契丹皇室倚重的太醫,其學術影響力可能通過師徒授受或醫案記錄間接留存,為後世研究中古時期北方醫學提供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