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中惡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惡心痛

定義與病因

中惡心痛乃中醫病證名,指因觸犯邪毒穢惡之氣,導致心絡受阻,氣機逆亂,從而引發卒然心痛如刺、悶亂欲絕之症。此病名首見於《外臺祕要》卷七,後世醫家如《聖濟總錄》、《張氏醫通》等均有論述。

中醫認為,此證多由心氣不足、精神衰弱,致使外邪穢惡之氣乘虛侵襲,滯留心絡,使氣血運行失調,驟發心痛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邪毒幹犯」,與一般內傷心痛有所不同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可突然出現劇烈心痛,狀如針刺,伴有胸悶氣閉、煩躁不安,甚至神志昏亂、脈象沉伏或促急。部分患者或見手足逆冷、面色蒼白,屬氣機閉阻,陽氣不達四末之象。《聖濟總錄》描述其症狀為「卒然心痛如刺,悶亂欲絕」,強調其發病急驟、病情危重之特點。

治法與方藥

歷代醫家對此證之治療,多從逐邪通絡、調暢氣機著手,兼顧扶正。

  1. 苦參單方(《張氏醫通》)
    苦參一兩,以醋煮後頓服,取其苦寒清熱、解毒辟穢之效。若患者體弱,可分二至三服,免傷正氣。
  2. 溫陽通脈法
    若見脈微欲絕、四肢厥冷,屬陰寒凝滯,可用肉桂一兩,水煎分三次服,以溫通心陽、散寒止痛。
  3. 復方加減

    • 赤芍藥散:赤芍、當歸、枳殼等,活血行氣,適用於氣滯血瘀者。
    • 大黃散:大黃、芒硝等,瀉熱通腑,適用於邪熱內結者。
    • 沉香散:沉香、木香等,理氣止痛,適用於氣機壅滯者。
    • 犀角湯:犀角(今多以水牛角代)、生地黃等,清熱涼血,適用於熱毒熾盛者。

病機與辨證要點

此證與一般「內傷心痛」不同,須辨明外邪穢惡之病因。其特點為發病驟急,痛勢劇烈,兼見神志異常或氣機逆亂之象。治療時需注重祛邪與扶正並舉,寒熱虛實之辨尤為關鍵。

歷代醫籍中,此證多歸於「卒心痛」或「中惡」範疇,與現代醫學某些急性心絞痛或中毒性心肌損害有部分相似之處,然中醫辨治仍以氣血邪正關係為綱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