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周紹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周紹勳(字雲門),近代著名中醫家,四川江北人。早年習儒,後轉習醫術,拜師於周可全門下,其師承脈絡可溯及姜大熣。姜氏以「一回」為號,因其臨證多能一診見效,此風格對周紹勳影響甚深。周氏潛心鑽研醫理七年,方始懸壺,積三十餘年臨床經驗,尤擅救治疑難沉痾,聲名遠播,求學者眾。
學術成就與臨床特色
- 經典融會與教材編纂
周紹勳深研《傷寒論》,推崇清代《醫宗金鑽·傷寒心法要訣》之條辨體系,兼採宋代許叔微《傷寒百證歌》之歌訣體例。1932年,周氏綜合諸家之長,補其闕漏,正其訛誤,編成《增訂條注傷寒法》八卷(初名《普濟醫學堂教科書》)。該書以歌括為體,輔以詳註與按語,系統梳理傷寒證治綱目,適於教學與臨床參考,體現其「以簡馭繁」之教學思想。 - 傷寒學術貢獻
書中對六經辨證、傳變規律及方藥運用多所發明,尤其重視「辨病機與辨方證相結合」,強調邪正消長對預後之影響。其註釋常援引《內經》理論,如以「開闔樞」釋三陰三陽之氣化,並結合舌脈實證,體現「經方派」與「氣化論」之融合。 - 醫學教育與地域影響
周氏曾應邀赴通江、巴州、重慶、內江等地講學,更於江北魚嘴鎮創設「醫學傳習所」,培養後進。其教學注重臨證實習,提倡「讀經典、跟臨證、參心得」三階遞進,影響川東醫風甚鉅。門人傳承其學,對川派傷寒學發展具推動之力。
歷史定位
周紹勳承繼姜大熣「一診知機」之辨證精髓,結合清代傷寒註疏與歌訣普及傳統,於近代中醫教育現代化過渡期,為傷寒學之傳承與實用化作出重要貢獻。其著作融合理論與臨床,體現「以醫濟世」之儒醫精神,至今仍為研究民國中醫學術轉型之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