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朱彝尊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朱彝尊(1629-1709),字錫鬯,號竹垞,晚號小長蘆釣魚師,浙江秀水人,乃明清之際著名文人兼通醫理者。其畢生浸淫經史,擅詩詞古文,領浙西詞派之宗,康熙年間曾授翰林院檢討,參修《明史》,後以疾歸隱。尤可貴者,彝尊深諳醫道,於中醫食療養生之學頗有獨詣。

所著《食憲鴻秘》三卷,乃其醫學代表作,屬食物本草類著作。該書承《本草綱目》之緒,專論食材藥性配伍,強調「食醫同源」之理。書中分門別類記載穀、蔬、果、禽、獸等數百種食材,詳述其性味歸經,如指出「綠豆甘寒,入手少陰、足陽明經,解熱毒,除煩渴」,又載「生薑辛溫,入肺、脾、胃經,散寒發表,止嘔開痰」,體現其對藥物歸經理論之嫻熟運用。

其食療思想深得《黃帝內經》「五穀為養」之旨,注重四時調攝與體質辨證。書中特設「飲食宜忌」專篇,闡發「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,冬宜苦堅以養心」等季節養生法則,並創制多首藥膳方,如「八珍糕」調理脾胃、「雪梨燉川貝」潤肺止咳,皆彰顯其將文人雅趣融入醫道之特色。

彝尊另於《曝書亭集》中散見醫論,曾考證《千金方》版本流變,對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註解亦有所評騭。其醫學著述雖不如文學作品廣傳,然在清代食療養生領域獨樹一幟,體現文人醫者「上工治未病」的預防醫學思想,於中醫養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