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注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注下,又稱注洩、洩注,是一種急性腹瀉的病症。其特點是排便次數頻繁,糞便稀薄如水,甚至呈水樣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這種病症出現在《素問.氣交變大論》中,屬於水瀉的範疇。

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:

  1. 飲食不節,暴飲暴食,或攝取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損傷脾胃功能,使水谷運化失常,導致腹瀉。

  2. 外感六淫,如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,侵襲人體,損傷脾胃功能,導致腹瀉。

  3. 情志不遂,如長期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情緒影響,可導致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出現腹瀉的症狀。

  4. 其他疾病,如腸道感染、消化道腫瘤等,也可能引起腹瀉。

治療主要以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白虎湯、葛根芩連湯、參苓白朮散等。

日常生活注意事項

  1. 飲食宜清淡,避免攝取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飲食宜節制,避免暴飲暴食,建議少食多餐。
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4.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久蹲。

  5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6. 定期進行醫院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的疾病。

注下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腹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腹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