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注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注夏,中醫名詞。

  1. 經外穴名。

《類經圖翼》:「虛損注夏羸瘦,……一法取手掌中大指根稍前肉魚間近內側大紋半指許,外與手陽明合谷相對處,按之極酸者是穴。此同長強,各灸七壯,甚妙。」《經外奇穴圖譜》列作經外穴,名注夏。在手掌側,當第二掌骨橈側緣之中點,與合谷相對處。主治夏令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嘔吐,腹瀉等。直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3-7壯;或艾條灸5-15分鐘。

  1. 病名。於夏令季節發病,證見頭痛、身倦、腳軟、食少、體熱。注與疰通,即疰夏。《丹溪心法》卷一:「注夏屬陰虛,元氣不足,夏初春末,頭疼腳軟,食少體熱者,是宜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柏、白芍藥。」詳見疰夏條。

注夏,是指夏季易患的一種病症。其主要症狀為頭痛、身倦、腳軟、食少、體熱等。由於夏季氣候炎熱,人體容易出汗,而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质,如果不及時補充,就會導致人體出現脫水、電解质紊乱等症状。此外,夏季也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,如果不注意防護,就容易感染疾病。因此,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劳累,以免患上注夏。

注夏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夏季要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藥物治療:可服用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藥物,如銀花、连翘、薄荷、竹叶等。
  3. 針灸治疗:可用针灸的方法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改善症状。
  4. 中医外治法:可用中药熏蒸、拔罐、刮痧等方法治疗。

注夏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病症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在夏季要注意预防注夏,一旦出现症状,要及时就医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