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砭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砭石

砭石是古代針灸學中使用的醫療工具,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和排膿放血等症狀。它是一種楔狀的石塊,大約起源於新石器時代。

根據《山海經》和《禮記》的記載,古代使用石頭作為針灸的工具,用於針灸治療。而砭石則是被稱為砥針,專門用來治療癰腫。

砭石的形狀可以是長方形或三角形,大小不一,表面可能天然凹凸不平,或經過人工打磨成尖銳的形狀。砭石的質地堅硬,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耐壓性。

砭石具有一定的溫熱性,可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。在進行砭刺時,砭石與皮膚的摩擦會產生熱量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使用砭石的方法非常簡單,只需將砭石加熱後在患處輕輕砭刺即可。使用時需注意力度,避免損傷皮膚。砭刺後,可用消炎藥膏進行消毒和塗抹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砭石不能用於治療急性炎症,以免加重病情;同樣不能用於治療皮膚破損的部位,以避免感染。孕婦和兒童也不適宜使用砭石,以免產生不良後果。

總結來說,砭石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疾病的方法,但在使用時需遵循正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,纔能夠確保治療效果和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