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溢飲滑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溢飲滑洩,又稱飲瀉,是指水飲漬於胃而致之滑洩。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·瀉論》:「溢飲滑洩,渴能飲水,水下復洩,洩而大渴。」
《張氏醫通·大小府門》:「水漬入胃,名曰溢飲滑洩。渴能飲水,水下復洩,洩而大渴。」
溢飲滑洩的病因是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飲水過多,或因外感風寒,寒邪凝滯,水飲內停,水飲漬於胃,不能運化,聚而成飲,飲久化熱,熱迫津液下泄,則成滑洩。
溢飲滑洩的臨床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白,量多,腹痛,腹脹,腸鳴,口渴,飲水不止,舌苔白滑,脈滑數。
溢飲滑洩的治療以蠲飲止瀉為主,可用茯苓甘草湯、五苓散等方。
此外,還可配合灸大椎穴三至五壯。
大椎穴是督脈的穴位,具有調節陰陽、疏通經絡、宣通氣血的作用。灸大椎穴可以溫陽散寒,健脾益胃,促進水液代謝,從而緩解溢飲滑洩的症狀。
溢飲滑洩的預防方法包括: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食物;不宜暴飲暴食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