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溢飲滑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溢飲滑洩

溢飲滑洩,又稱為飲瀉,在中醫學中指的是水飲漬於胃而引起的滑洩現象。其症狀包括口渴能喝水,但喝進的水又會迅速排出體外,造成極度口渴的情況。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·瀉論》和《張氏醫通·大小府門》中提到了溢飲滑洩的現象。兩者中都描述了溢飲滑洩的臨床表現為大便稀溏、色白、大量、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口渴、大量喝水、舌苔白滑、脈滑數等。

溢飲滑洩的病因可以是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喝水過多,或因外感風寒,寒邪凝滯,導致水飲停留在胃中無法被運化,進而形成滑洩。久喝有熱性的飲品使熱迫使津液下泄,也可能導致溢飲滑洩。

治療溢飲滑洩的方法主要以清除飲水和止瀉為主,可使用茯苓甘草湯、五苓散等方劑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灸治大椎穴三至五壯。

大椎穴位於督脈上,具有調節陰陽、疏通經絡、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。灸治大椎穴可以溫暖身體、驅散寒邪、增強脾胃功能,促進水液代謝,從而緩解溢飲滑洩的症狀。

預防溢飲滑洩的方法包括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的食物;不宜暴飲暴食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