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湧波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湧波翹
病證名,首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其描述曰:「障從輪外自下向上,故曰湧波。」意指黑睛(角膜)表面生翳,病勢由下方向上方蔓延,狀如波濤湧動,故名。此證屬外障眼病範疇,臨床特徵為角膜潰瘍或炎性病變,發展迅速,常伴目赤、疼痛、畏光流淚等症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湧波翹多因:

  1. 風熱外襲:外感風熱毒邪,上攻目竅,灼傷黑睛。
  2. 肝膽火熾:肝開竅於目,肝膽火盛則循經上炎,燔灼角膜。
  3. 濕熱內蘊:脾胃濕熱鬱蒸,濁邪上泛,侵蝕睛珠。
  4. 陰虛火旺:久病或勞倦傷陰,虛火上炎,損及目絡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黑睛下部初現灰白翳障,漸向頂端蔓延,翳面凹凸不平,邊緣如蟲蝕。
  • 兼症:白睛混赤(結膜充血)、眼痛劇烈、羞明難睜、淚熱黏稠,或伴頭痛、口苦等全身症狀。
  • 病勢:若未及時治療,翳障深入可致黑睛潰陷,甚至穿破睛珠,引發變證。

鑑別診斷

  • 花翳白陷:翳障呈花瓣狀散開,色白而浮嫩,多因肺肝風熱。
  • 凝脂翹:翳厚如凝脂,色黃黏膩,發展迅猛,常伴黃液上衝(前房積膿)。
    二者與湧波翹同屬角膜炎性病變,然形態、病位及病機有異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祛風清熱:選用《銀海精微》新制柴連湯(柴胡、黃芩、赤芍、蔓荊子等),疏風瀉火。
  2. 瀉肝退翳龍膽瀉肝湯加減(龍膽草、梔子、木賊草),清肝膽實熱,退翳明目。
  3. 化濕清熱三仁湯甘露消毒丹,宣暢氣機,化濁解毒。
  4. 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滋腎陰,佐以穀精草、密蒙花退翳。

外治與針灸

  • 外敷:黃連煎汁濾淨,冷濕敷以清熱止痛。
  • 針灸:取穴睛明、太陽、風池、合谷等,瀉法為主,疏調目絡氣血。

湧波翹屬眼科急症,其名形象反映病勢特點,需結合全身辨證,區別風、火、濕、虛等邪,方可標本兼治。古籍所述與今之「角膜潰瘍」「匐行性角膜炎」等病相近,然中醫治療重整體調攝,非僅局部對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