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尤怡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尤怡(清代著名醫家)
生平與學術背景
尤怡,字尤涇,號飼鶴山人,又號拙吾,清代江蘇吳縣人。自幼性情沉靜,工於詩文,精擅書法,但因家貧曾以鬻字為生。後轉而專攻醫學,師從名醫馬俶(字元儀),得其真傳而醫術大進。晚年隱居花溪,潛心醫學著述與臨證實踐,尤以深入研習仲景學說著稱。
學術貢獻與思想
尤怡精研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,其學術觀點承襲仲景,並提出獨特見解。他認為王叔和編次《傷寒論》時有所錯亂,導致後世對仲景原文的詮釋存在爭議。為此,他以「六經為綱」重新整理《傷寒論》,並將治法分為「正治」與「變治」兩大類:
- 正治法:針對六經主證,如太陽病用汗法、陽明病用清下法。
- 變治法:針對兼夾證或傳變證,如太陽病兼陽虛者,需於解表中佐以溫陽。
尤怡特別強調「少陰、厥陰兩證」的辨治,主張以「溫清二法」分治:
- 少陰病:寒化證用四逆湯類溫陽,熱化證用黃連阿膠湯滋陰清熱。
- 厥陰病:寒熱錯雜者,以烏梅丸調和陰陽。
其理論系統清晰,注重「先明治法,後明方藥」,使學者能透過治法掌握傷寒辨證精髓,對清代傷寒學派影響深遠。
醫學著作
尤怡著作以闡發仲景學說為主,主要作品包括:
- 《傷寒貫珠集》八卷:以六經為綱,重新編次《傷寒論》,並按治法分類方證,與柯琴《傷寒來蘇集》並列為清代傷寒學代表作。
- 《金匱要略心典》三卷:注解《金匱要略》,提煉仲景雜病辨治精要,言簡意賅,為後世研習金匱的重要參考。
- 《金匱翼》:補充《金匱要略》未盡之義,詳述雜病治療方法。
- 《靜香樓醫案》:收錄臨證驗案,反映其辨證思路與用藥特色。
- 《醫學讀書記》:彙集讀書心得與醫理探討,展現其深厚的理論功底。
影響與評價
尤怡被譽為「清代傷寒學四大家」之一(與柯琴、徐大椿、錢潢齊名),其學說注重臨證實用,強調「以法統方」,對後世傷寒學研究影響深遠,至今仍為中醫教育與臨床的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