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余岩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余巖(1880-1954),字雲岫,浙江鎮海人,近代醫家及醫學改革代表人物。幼習儒學,後赴日本大阪醫科大學攻讀西醫,深受西方實證醫學思想影響。歸國後致力於中西醫比較研究,以訓詁學方法考證醫籍,然其立場傾向否定中醫理論體系。

在學術上,余巖著有《靈素商兌》一書,針對《黃帝內經》之陰陽五行、經絡臟象等核心理論進行系統性質疑。其以解剖學實證為依據,謂「十二經脈無解剖實物可驗」,否定營衛氣血之說,認為中醫理論「虛玄臆測」。此書成為近代中醫存廢爭論之重要文獻。

1929年,余巖向當時衛生部提出《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》,主張以西醫標準規範醫學教育,限期禁止中醫執業。此案引發全國中醫界大規模抗爭,終未施行。其另著有《醫學革命論》系列,倡言「醫學革命當自毀滅陰陽五行始」,反映其徹底改造傳統醫學之立場。

然余巖於古籍考據亦有貢獻,所著《古代疾病名候疏義》運用文字學方法,考證《說文》、《爾雅》等典籍所載病名,辨析古病名與今病之對應關係,如指出「瘕」即今之腫瘤,「疛」為心腹急痛等。此書展現其紮實的小學功底,為醫史文獻研究提供重要參考。

就中醫理論而言,余巖之說雖具批判性,然其完全否定氣化論與整體觀之立場,與中醫「司外揣內」、「取象比類」的認知方法存在本質衝突。其主張反映民國時期科學主義思潮下,中醫理論面臨之嚴峻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