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余元度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余元度,清代中醫名家,具體籍貫已不可考。師承「鏡機子」,得其真傳,於診斷學頗有獨到見解。其診病主張恪守《內經》「四診合參」之訓,反對當時醫界過分倚重脈診之流弊。
余氏深諳「有諸內者,必形諸外」之旨,臨證時必先審病患神色形態、聞其聲息氣味、詳詢病因病程,終以脈象驗證前診。此種診法體現《難經》「望而知之謂之神,聞而知之謂之聖,問而知之謂之工,切而知之謂之巧」之層次,尤重臟腑與官竅之對應關係,如面部分候、舌診分區等理論應用。
其診治理念承襲《傷寒雜病論》「觀其脈證,知犯何逆,隨證治之」原則,強調「證」乃四診信息綜合辨識之結果。在脈學應用上,主張「脈為診之一端」,當與其他三診互參,反對「以脈測症」之獨斷作法,此論與明代張景岳《景岳全書·脈神章》「脈有可憑,亦有不可憑」之說相呼應。
余元度畢生臨證心得,由其門人輯錄為《用藥心法》,書中當含其辨證思維與方藥運用經驗。雖原書散佚,然從其診法主張可窺見其繼承發展了張仲景「平脈辨證」思想,並融會金元四大家學術精華,形成重視整體察病、辨證求因的學術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