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郁熱失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郁熱失血
概念釋義
郁熱失血乃中醫證候名,指因表寒束縛肌表,導致熱邪鬱閉於經絡之中,熱迫血行,終使血液溢出經脈之外而見出血之證。此證特點在於外有寒邪束表,內有鬱熱迫血,形成表寒裏熱之病理格局。
病因病機
表寒束閉
風寒之邪侵襲肌表,衛陽被遏,腠理閉塞,正氣抗邪,邪正相爭而發熱。然因表寒未解,熱不得泄,遂鬱閉於內。
熱郁於經
鬱熱蘊積經絡,燔灼血分,致使血液妄行。熱邪郁遏不得宣散,蘊結日深,終至迫血離經。
血溢脈外
熱邪熾盛,損傷血絡,血受熱迫,不能循經而行,遂溢於脈外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陽絡傷則血外溢」,即指此理。
臨床表現
- 出血癥狀:吐血、衄血、咳血、皮下瘀斑等
- 表寒見證:惡寒發熱、頭身疼痛、無汗
- 裏熱見證:口乾咽燥、心煩不寧、尿赤便結
- 特殊證候:咳嗽咽乾、痰中帶血、舌紅苔薄黃、脈浮數或弦數
治療原則
基本治法
《金匱翼》強調:「勿用止血之藥,但疏其表,郁熱得舒,血亦自止。」此證關鍵在於開泄表邪,宣散鬱熱,使熱有出路,則血自寧。
治肺虛客熱
若肺氣已虛而客熱不去,證見咳嗽咽乾、吐血嗽血者,當甘潤養血為主,佐以辛涼清肺。蓋甘潤能補肺陰,辛涼可散客熱,使熱清肺潤而血自止。
代表方劑
大阿膠丸
組成以阿膠為君,佐以生地、麥冬等滋陰養血之品,配桑白皮、杏仁宣降肺氣,適於陰虛血熱之失血證。
大薊飲子
以大薊、小薊涼血止血為要,輔以生地、黃芩清熱,黃芪益氣固表,適用於熱郁失血兼氣虛者。
龍腦雞蘇丸
含龍腦薄荷辛涼透表,雞蘇散清熱利濕,配以阿膠、生地滋陰養血,共奏清熱涼血、透表解鬱之效。
相關證候鑒別
此證需與其他失血證相鑒別:
- 實熱失血:純粹裏熱熾盛,無表寒見證
- 陰虛失血:以陰虛內熱為主,少表證表現
- 氣虛失血:氣不攝血,多見氣短乏力之象
- 外感吐血:可由風熱犯肺或風寒化熱所致,病程較急
經典論述
《金匱要略》云:「熱之所過,血為之凝滯。」雖未明言郁熱失血,但已闡明熱邪導致血行異常之理。《景岳全書》則進一步指出:「血本陰精,不宜動也,而動則為病。蓋動者多由於火,火盛則通血妄行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