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郁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郁證,中醫名詞。郁滯不得發越之證的總稱。簡稱郁。見《赤水玄珠.郁證門》。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有木郁、火郁、土郁、金郁、水郁、屬五氣之郁,後世合稱五郁。《丹溪心法》分為氣郁、血郁、濕郁、熱郁、痰郁、食郁、總稱六郁。《張氏醫通》卷三:「郁證多緣於志慮不伸,而氣先受病。」七情郁證多因情志不暢所致,有怒郁、思郁、憂鬱、悲郁、驚郁、恐郁、稱內郁。六氣郁證有風郁、寒郁、濕郁、熱郁等,稱外郁。辨證有虛實之分。實證有肝氣郁結、氣郁化火、痰氣郁結等數種。肝氣郁結者,證見精神抑鬱,或胸悶脅痛,腹脹噯氣,不思飲食,脈弦細。治宜疏肝理氣,用四逆散。氣郁化火上逆者,證見頭痛頭暈,胸悶脅脹,口苦口乾,苔黃舌紅,脈弦數,治宜清肝瀉火,用加味逍遙散。痰氣郁結者,證見咽中似有物梗阻,咯之不出,咽之下,治宜利氣化痰,選用半夏厚朴湯、歸脾湯等方。虛證分為久郁傷神和陰虛火旺兩類。久郁傷神者,證見精神恍惚,悲憂善哭,疲乏無力,治宜養心安神,用甘麥大棗湯。陰虛火旺者,證見眩暈心悸,心煩易怒,失眠,治宜滋陰清火,養血柔肝,用滋水清肝飲等方。參見有關各條。

郁證是指氣機郁滯不通的病證。郁證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會導致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。

2.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會導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氣機不暢。

3.外感六淫:外感六淫,會導致人體正氣受損,氣機失調。

4.久病不愈:久病不愈,會導致正氣耗損,氣機失調。

郁證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精神抑鬱:患者常常表現為精神抑鬱,不思飲食,胸悶脅痛,腹脹噯氣,脈弦細。

2.頭痛頭暈:患者常常表現為頭痛頭暈,胸悶脅脹,口苦口乾,苔黃舌紅,脈弦數。

3.咽中似有物梗阻:患者常常表現為咽中似有物梗阻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。

4.眩暈心悸:患者常常表現為眩暈心悸,心煩易怒,失眠。

郁證的治療,主要以疏肝理氣、健脾化濕、清熱解毒、滋陰清火等法為主。

1.疏肝理氣:適用於肝氣鬱結證。常用方劑有四逆散、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等。

2.健脾化濕:適用於脾胃虛弱證。常用方劑有參苓白朮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

3.清熱解毒:適用於熱毒內蘊證。常用方劑有黃連解毒湯、三黃瀉心湯等。

4.滋陰清火:適用於陰虛火旺證。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。

郁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志不遂。

2.飲食有節,避免飲食不節。

3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4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5.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