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元好問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元好問醫學成就探析

元好問(1190-1257年),字裕之,號遺山,金元之際著名文人、醫學實踐家,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作為金元文壇領袖,其詩文創作影響深遠,然其醫學造詣亦不可忽視,在中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
學術背景與醫學傳承

元好問出身書香門第,家藏醫籍豐厚,為其研習醫道奠定堅實基礎。金元時期醫學發展呈現多元化特徵,醫家輩出,學派紛呈,元氏身處此學術氛圍中,對醫理藥性有獨到見解。其醫學實踐以「親驗」為核心理念,強調臨床實效性,體現了金元醫家重實踐、輕空談的學術取向。

《集驗方》的醫學價值

元氏所撰《集驗方》一卷,雖已散佚,然據史料記載,此書乃其「平日親驗有用之方」彙編而成,具有以下特點:

  • 方劑精簡:遵金元醫學「方簡效宏」之風,方劑組成多不過數味,講究君臣佐使配伍
  • 證治明確:注重辨證施治,針對特定證候設計,體現金元時期病機理論發展
  • 藥物平實:多用尋常易得之品,反映民間醫療智慧
  • 重視脾胃:方中常見健運脾胃之品,符合李杲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學術思想

醫學思想特色

元好問醫學思想融合儒醫傳統與實證精神:

  1. 儒醫互濟:以儒家仁愛精神指導醫事,主張「醫以活人為務」
  2. 經驗至上:重視臨床實踐,強調「驗之而效者乃錄」
  3. 辨證求本:治病求本思想貫穿方藥應用,體現《內經》治則
  4. 三因制宜:注意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的個體化治療原則

歷史地位與影響

元好問雖非職業醫家,然其醫學實踐反映了金元之際文人知醫的普遍現象。其《集驗方》承襲宋代《蘇沈良方》等文人驗方傳統,為研究金元醫學發展提供重要線索。元氏醫學活動亦體現了中國古代「儒醫相通」的文化特質,是文士階層參與醫學傳承的典型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