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敦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敦厚
在中醫理論中,「敦厚」一詞源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,用以描述土運太過之象。原文記載:「土曰敦阜」,其中「敦」意為厚實,「阜」則指高起,合稱「敦阜」,意指土氣旺盛而充盈的狀態。此概念與五行學說密切相關,土屬中央,主運化,其性敦厚承載,若運氣過盛,則可能影響人體氣機平衡。
從五運六氣角度而言,土運太過之年,氣候多見濕氣壅盛,大地豐沃,然於人體則易致脾胃功能偏亢,濕濁內蘊。《素問》王冰注釋進一步闡明,土氣過盛時,可能表現為腹滿、體重、食滯等症狀,此因土性壅滯,過則妨礙氣血流通。此外,土與脾胃相應,敦厚之象若失調,可能進一步影響水穀運化,導致痰濕積聚。
在臟象理論中,脾主運化,其德屬土,貴在平和。若土氣敦厚無制,反成「敦阜」之病態,需以疏土健脾為調理原則。歷代醫家亦指出,土運太過時,可參酌《內經》「抑其太過,扶其不及」之法,透過藥食或針灸調節土氣,使其歸於中和。
此概念不僅反映自然氣候與人體的相應關係,亦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核心思想,強調五行平衡對健康的重要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