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膝注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腰膝注痛
證名,指腰部疼痛牽連膝部的症狀,首見於《本草綱目》卷四。中醫認為「腰為腎之府,膝為腎之路」,腰膝注痛多與腎氣虧虛、風濕邪氣侵襲經絡有關。
病因病機:
- 腎精不足:腎主骨生髓,若腎精虧耗,骨髓失養,則腰膝失於濡潤,易致痠痛無力。
- 風濕襲絡:風濕之邪乘虛客於腰膝經絡,阻滯氣血運行,發為痠痛重著,遇陰雨天加重。
- 氣血瘀滯:久病或勞損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內停,痛處固定,按之尤甚。
辨證要點:
- 腎虛型:腰膝痠軟隱痛,勞累加重,伴頭暈耳鳴、脈沉細。
- 風濕型:痛處遊走或重著,關節屈伸不利,舌苔白膩。
- 瘀血型:刺痛夜甚,局部僵硬,舌質暗或有瘀斑。
治法方藥:
- 補腎壯骨:選用《獨活寄生湯》(《千金要方》),兼顧祛風濕、益肝腎。
- 祛風除濕:如《海桐皮酒》宣痹通絡,適用於風濕偏盛者。
- 活血舒筋:若瘀阻明顯,可配合《牛膝丸》(《醫級》)以牛膝、當歸等活血強筋。
配伍加減:
腎陰虛者可加熟地、山茱萸;寒濕重者配附子、蒼朮;氣虛加黃耆、白朮。此證需辨明虛實標本,遣方用藥方可切中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