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洗井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洗井灶
洗井灶為中醫小兒推拿療法之一,屬外治手法,主要以拇指蘸取蔥姜湯擦洗小兒鼻孔及周圍區域,用以疏通肺氣、祛風散寒。此法源自傳統小兒推拿學,尤其適用於外感風邪或氣機不暢所致之症,如感冒發熱、鼻流清涕,亦可用於緩解急慢驚風相關症狀。
操作手法與經絡理論
- 擦洗鼻孔:醫者以拇指蘸蔥姜湯(蔥白與生薑煎煮之汁液),沿患兒鼻孔內緣及外周反覆擦洗數十次。此處對應「井穴」概念,鼻孔為肺氣出入之門戶,屬「肺開竅於鼻」範疇,刺激此處可宣通肺衛之氣,驅散風寒。
- 推擦鼻旁:繼以拇指蘸湯,從鼻翼兩側(迎香穴)向上推擦至鼻樑。迎香穴為手陽明大腸經要穴,與肺經相表裏,此法可強化疏風解表、通利鼻竅之效。
- 循經上推:由鼻根(山根)直推至印堂(兩眉間),山根屬足陽明胃經所過,印堂則為督脈與膀胱經交會處,此步驟能進一步激發陽經氣血,提升祛邪之力。
配伍與作用機理
蔥姜湯中,蔥白辛溫,歸肺胃經,具發汗解表、通陽散結之效;生薑性辛散,能溫中止嘔、散寒解表。二者合用煎湯,可增強推拿手法之溫通作用。透過擦洗刺激,不僅能直接疏通局部氣滯,亦能透過經絡傳導調動肺、大腸、胃等經氣,平衡營衛,緩解風寒束表或氣逆驚厥之證。
臨床應用淵源
此法記載於《小兒推拿秘訣·汗法》,屬傳統發汗祛邪手法之一。其命名「洗井灶」隱喻疏浚水源(如井)與生火之灶(如鼻竅),象徵通過外治調節內在氣機。在中醫理論中,小兒臟腑嬌嫩,外邪易從口鼻侵入,此法直接作用於邪氣門戶,體現「治上焦如羽」的輕靈治法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