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背曲肩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背曲肩隨
病證特徵 背曲肩隨為中醫經典體徵之一,其臨床表現特徵如下:
- 姿勢異常:
- 脊柱後凸畸形(龜背樣改變)
- 雙肩下垂前傾(肩隨)
- 動態特徵:
- 轉側俯仰活動受限
- 行走時頭頸前伸代償
病因病機
- 根本病因:
- 腎精虧虛:《內經》云「精傷則骨酸痿厥」,腎不生髓則骨失所養
- 肝血不足:「肝主筋」,血不養筋則肩背弛緩
- 病機演變:
- 初期:宗氣下陷→肩胛失固
- 中期:督脈空虛→脊柱失撐
- 後期:三陽經氣衰敗→形體僂俯
- 相關病機:
- 脾虛肌肉萎弱(「脾主四肢」)
- 心肺氣虛(「胸中之府」功能衰退)
證候分型
- 腎精虧虛型:
- 伴腰膝酸軟、耳鳴健忘
- 舌淡苔薄,脈沉細弱
- 肝腎陰虛型:
- 兼見目乾澀、五心煩熱
- 舌紅少津,脈細數
- 陽氣衰微型:
- 形寒肢冷、小便清長
- 舌胖淡有齒痕,脈沉遲
診斷要點
- 四診合參:
- 望:駝背垂肩姿態
- 切:背俞穴多見虛陷
- 經絡診察:
- 督脈觸診多見T4-T7段凹陷
- 膀胱經背段鬆弛無力
- 鑑別診斷:
- 與「傴僂」鑑別:後者多因痹症所致,痛感明顯
- 與「龜背」區分:先天畸形者多無虛損見證
治療原則
- 內治大法:
- 補腎填精:方選龜鹿二仙膠加減
- 強筋壯骨:常用虎潛丸化裁
- 益氣升陽:補中益氣湯合桂枝加附子湯
- 外治要術:
- 灸法:重灸大椎、命門、至陽
- 導引:五禽戲之「鳥伸」式
- 針刺要點:
- 取穴:以督脈夾脊穴為主
- 刺法:「燒山火」手法溫通陽氣
古籍闡微
- 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指出:「背者胸中之府,背曲肩隨,府將壞矣」,強調此證標誌臟腑功能嚴重衰退。
- 《靈樞·海論》提及:「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酸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」,可視為本證的早期表現。
- 明代《景岳全書·虛損》論述:「凡虛損之漸...必先由皮毛而後血脈,由血脈而後肌肉,由肌肉而後筋骨」,揭示本證的漸進發展規律。
現代闡釋
- 對應西醫病證:
- 骨質疏鬆性脊柱後凸
- 帕金森病姿勢異常
- 肌少症相關體態改變
- 生物力學研究:
- 豎脊肌肌電活動顯著降低
- 重心前移導致代償性姿勢
- 影像學特徵:
- X線顯示椎體楔形變
- MRI可見椎間盤退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