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洩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洩利,病名。即洩瀉。《中藏經.論膀胱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》:「寒則精神不守,洩利不止。」詳洩瀉條。
洩利,又稱洩瀉,是指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的一種症狀。洩利的病因多與飲食不節、情志失調、外感六淫等因素有關。飲食不節,如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可損傷脾胃,導致脾失健運,水谷不化,而出現洩利;情志失調,如長期憂思、惱怒、恐懼等,可導致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水谷不化,而出現洩利;外感六淫,如感受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邪氣,可導致脾胃受損,水谷不化,而出現洩利。
洩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痛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根據洩利的病因和臨床表現,可將洩利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- 脾虛洩利:多由飲食不節、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,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- 濕熱洩利:多由外感濕熱或內生濕熱等因素引起,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痛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- 氣虛洩利:多由久病、大病久治等因素引起,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- 血虛洩利:多由久病、大出血等因素引起,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- 陰虛洩利:多由久病、久熱、久勞等因素引起,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、糞質稀薄、水分增多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洩利的治療應根據病因和臨床表現,辨證施治。脾虛洩利宜健脾益氣、養陰生津;濕熱洩利宜清熱利濕、和胃止瀉;氣虛洩利宜益氣健脾、止瀉固表;血虛洩利宜養血潤腸、止瀉固表;陰虛洩利宜滋陰降火、止瀉固表。
洩利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洩利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如果出現洩利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