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洩如蟹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洩如蟹渤

洩如蟹渤,為中醫證候名詞,指排便時糞便中夾雜大量氣泡,狀如螃蟹吐沫之貌。此證首載於元代危亦林所著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六,屬於「氣痢」範疇之一。

中醫病機探析

中醫認為,洩如蟹渤之證多由氣機失調所致,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病機:

  1. 肝氣犯脾:情志不遂,肝鬱氣滯,橫逆犯脾,導致脾失健運,腸道氣機紊亂,水穀不分而泄瀉,氣鬱化濡,故見蟹渤狀泡沫。
  2. 脾虛氣滯:脾胃虛弱,運化無力,水濕停滯,氣機不暢,濕濁與氣相搏,遂成泡沫夾雜於便中。
  3. 濕熱蘊結:濕熱之邪蘊積腸道,與氣相搏,形成氣泡,隨大便排出,狀若蟹沫。

臨床辨證要點

洩如蟹渤作為氣痢之特殊表現,臨床辨證需結合其他伴隨症狀:

  • 肝鬱氣滯型:常見脅肋脹痛、噯氣頻作、脈弦。
  • 脾虛濕盛型:多伴食少腹脹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膩。
  • 濕熱下注型:常見肛門灼熱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膩。

治療原則

傳統中醫治療此證,多以調氣化濕、健脾疏肝為主,常見方劑包括:

  • 肝鬱氣滯:選用痛瀉要方(白朮、白芍、陳皮、防風)加減。
  • 脾虛濕盛:參苓白朮散加減,佐以行氣化濕之品。
  • 濕熱蘊結:葛根芩連湯加木香、檳榔等理氣藥。

此證雖名「蟹渤」,實為氣痢一類,臨床需詳辨病機,對證施治,方能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