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洩衛透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洩衛透熱乃中醫治療溫病初起之重要治法,屬「辛涼解表」範疇,專治邪犯肺衛、熱鬱肌表之證。其機理在於以辛散之性開泄衛分鬱閉,輔以涼清之品導熱外透,使表邪得解而裡熱不傷,體現中醫「透邪外出」與「給邪出路」之治療思想。
病機與辨證要點
溫病初起,風熱之邪由口鼻而入,首犯肺衛。衛氣受鬱則腠理開闔失常,症見無汗或汗出不暢;正邪相爭於表,故見發熱重、惡寒輕;熱邪上擾清竅則頭痛,灼傷津液則口渴;肺失宣降而咳嗽,咽喉為肺之門戶,熱毒蘊結則咽痛。舌質偏紅、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數均為衛分熱盛之徵。
治法與方藥解析
洩衛透熱以辛涼輕清為核心,藥物配伍須兼顧:
- 辛散透表:選用荊芥穗、淡豆豉等微辛溫之品,既助開腠理,又避溫燥助熱之弊。
- 涼解透熱:金銀花、連翹質輕上行,既能清解熱毒,又可宣透表邪;薄荷辛涼透表,助邪從汗解。
- 宣肺利咽:桔梗、牛蒡子宣肺氣、利咽喉,針對溫病「首先犯肺」之特點。
- 生津護陰:蘆根甘寒生津,防熱邪傷陰,亦寓「先安未受邪之地」之意。
代表方劑如銀翹散(《溫病條辨》),其組方特點在於:
- 重用金銀花、連翹為君,比例逾全方三分之一,彰顯清透並重之旨。
- 荊芥穗、淡豆豉雖屬辛溫,但用量輕於辛涼藥,取其「火鬱發之」之意而不助熱。
- 竹葉、蘆根清熱生津,構成「透表—清熱—生津」三層次配伍結構。
與相關治法之鑒別
- 辛溫解表:麻黃湯、桂枝湯等適用於風寒表證,以溫散為主,不宜用於溫病初起免助熱化燥。
- 清熱解毒:黃連解毒湯等純用苦寒沉降,無透表之力,反易冰伏邪氣。
- 氣分雙解:白虎湯等專清氣分熱盛,若早投恐引邪深入。
臨床應用發展
吳鞠通在《溫病條辨》中強調:「治上焦如羽,非輕不舉。」此治法後世延伸應用於:
- 麻疹初起:透疹解毒時配合昇麻、葛根。
- 風熱目赤:加菊花、桑葉以清肝明目。
- 暑溫夾濕:配伍香薷、藿香化濕透表。
此治法體現溫病學派「在衛汗之可也」的治療原則,為後世「截斷療法」提供理論基礎,顯示中醫因勢利導、分層次治療的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