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謝元慶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謝元慶(清代)
謝元慶,字蕙庭,吳中(今江蘇蘇州)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內科及方劑之學,懸壺濟世之餘,常攜藥深入鄉里,救治貧病,時人譽其「一生行腳衲,斯世走方醫」,可見其仁心仁術,不辭勞苦之行誼。
醫術成就與著作
謝氏鑒於民間疾苦,尤重實用方藥之普及,遂廣搜歷代驗方,結合個人臨證心得,於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纂成《良方集腋》二卷。此書輯錄簡效良方,注重方劑之「廉、便、驗」,專為窮鄉僻壤無醫可求者設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如癰疽疔毒、傷寒溫病、跌打損傷等常見病症。後經咸豐二年(1852年)王秋樵重刊時,增補方劑若干,更名為《良方集腋合璧》,流傳益廣。
學術特色
- 注重驗方實效
謝氏選方以臨床驗證為準,避繁就簡,如書中多載單味藥方或小複方,符合「簡便廉驗」原則。例如以「五倍子末敷臍」治小兒夜啼,或「鮮車前草搗汁」療熱淋澀痛,皆體現其對民間草藥療法之重視。 - 融合諸家之長
書中除收錄《傷寒論》《本草綱目》等經典方外,亦汲取江南溫病學派經驗,如針對濕熱病證,常用藿香、佩蘭等芳化濕濁之品,反映清代吳中地域醫學特色。 - 提倡預防調攝
謝氏強調「治未病」,書中附錄飲食宜忌、時氣避瘟法等,如「端午佩菖蒲香囊以辟穢」,契合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養生觀。
歷史評價
謝元慶承襲儒家「仁術濟世」精神,其著作不尚空談,務求實用,對清代民間醫學之推廣影響深遠。《良方集腋》系列亦成為後世研究清代江南地區庶民醫療史之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