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脾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脾郁,病證名。郁證之一,症見怔忡、崩漏。《類證治裁》卷三:「心脾郁,怔忡崩漏,歸脾湯。」參見五臟郁證條。

心脾郁,是指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脾失健運,不能統攝血液,以致心神失養,而出現怔忡、崩漏等症狀的病證。

其主要臨床表現為:

  1. 心悸怔忡:患者常常感到心慌氣短,胸悶不舒,甚至心跳驟停,如在驚恐等情志刺激下,可出現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厥冷等症狀。
  2. 崩漏:患者可出現月經量多、經期延長、色紫質稠,或不定期出血,甚至大出血不止。
  3. 其他症狀:患者還可伴有失眠、多夢、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等症狀。

心脾郁的病因病機,主要與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有關。當人的情緒長期處於抑鬱、焦慮、恐懼等不良狀態時,會導致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脾失健運,不能統攝血液,以致心神失養,而出現心悸怔忡、崩漏等症狀。

心脾郁的治療,以疏肝理脾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可選用柴胡疏肝散、歸脾湯等中藥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按摩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法治療。

心脾郁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宜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心脾郁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調節情緒,保持良好的心態,以免患上心脾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