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對應取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對應取穴法詳述

對應取穴法為中醫針灸取穴原則之一,其核心在於依據經絡學說的整體聯繫,透過病痛部位與遠端穴位的空間對應關係選取治療點。此法體現「上病下取、下病上取、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」的治療思想,源自《內經》「繆刺」「巨刺」理論,並結合臨床經驗發展而成。

對應關係分類

  1. 前後對應
    以人體前後陰陽相配為基礎,如腰部疼痛(後)可選腹部任脈穴位(前)調理,或胸悶取背部至陽穴。
  2. 上下對應
    遵循「經氣上下貫通」原則,例如:

    • 頭頂痛取足底湧泉穴(足少陰腎經),引火下行。
    • 肩關節活動不利取對側髖部環跳穴(足少陽膽經),形成肢體上下呼應。
  3. 左右對應
    源自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「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」之說,如左側面癱針刺右側合谷穴,或右側膝痛取左側曲池穴(手足陽明經左右交叉)。

  4. 手足對應
    將手腕與踝關節、手掌與足蹠視為對應區域,如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可對應足陽明胃經的內庭穴,治療牙痛。

理論依據

  • 經絡系統聯屬: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循行形成「陰陽相貫、如環無端」的網絡,使遠端取穴具備調氣基礎。
  • 全息理論:部分學派認為人體局部(如耳、手、足)可映射全身,進一步擴展對應取穴範圍。

經典應用舉隅

  • 鼻塞取風池:風池(足少陽膽經)位於項後,與頭面部同屬少陽經氣所過,通竅解表。
  • 項強取承漿:承漿(任脈)位於頦唇溝,透過任督二脈交會關係緩解項背拘急。
  • 膝痛取尺澤:尺澤(手太陰肺經)屬「肘膝對應」,肺經氣血調節可影響下肢經筋。

此取穴法需結合辨經與辨證,靈活運用經絡循行、五行生剋及氣血盛衰,方能精準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