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痿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痿瘻

痿瘻是中醫學中的病證名詞,指的是痿證和鼠瘻。

痿證

痿證是中醫學中的病證名詞,主要由肝腎不足、精血虧損、筋脈失養等因素引起。其臨床表現有肌肉萎縮、四肢無力、步履艱難,以及頭髮脫落、齒搖發脫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等症狀。

鼠瘻

鼠瘻是中醫學中的病證名詞,主要由濕熱下注、蘊結膀胱,或者是飲食不節導致脾胃濕熱,或外感濕熱之邪引起。其臨床表現為尿液不利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血、尿閉等症狀。

痿瘻的病因病機

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肝腎不足:肝主筋,腎主骨,肝腎不足,精血虧損,筋脈失養,導致痿證。

  2. 濕熱下注:濕熱下注,蘊結膀胱,導致鼠瘻。

  3.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脾胃濕熱,導致鼠瘻。

  4. 外感濕熱之邪:外感濕熱之邪,蘊結膀胱,導致鼠瘻。

痿瘻的臨床表現

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痿證:肌肉萎縮、四肢無力、步履艱難,頭髮脫落、齒搖發脫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  2. 鼠瘻:小便不利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血、尿閉等症狀。

痿瘻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
痿瘻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,進行診斷。

痿瘻的鑑別診斷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鑑別:

  1. 麻木: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或肝腎不足,精血虧損,筋脈失養所致,臨床表現為四肢麻木、疼痛,或肌肉萎縮、步履艱難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  2. 癱瘓:外傷、中風、腦血管病變、脊髓損傷等所致,臨床表現為四肢麻木、癱瘓,不能動彈,或大小便失禁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  3. 肌萎縮症:遺傳因素、免疫因素、代謝因素、神經因素等所致,臨床表現為肌肉萎縮、無力,步履艱難,或頭髮脫落、齒搖發脫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痿瘻的治療

痿瘻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為主。

  1. 肝腎不足型:可使用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藥治療。

  2. 濕熱下注型:可使用知柏地黃丸、龍膽瀉肝丸等中藥治療。

  3. 飲食不節型:可使用二陳湯、保和丸等中藥治療。

  4. 外感濕熱之邪型:可使用三黃瀉心湯、清熱利濕湯等中藥治療。

痿瘻的預防

痿瘻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,多吃蔬菜水果,以保持腸胃功能正常。

  2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
  3. 注意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4. 避免外感風寒濕邪,注意保暖。
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