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胃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胃洩,又稱胃瀉,是一種病名。其主要症狀是大便完谷不化。出自《難經·五十七難》。《儒門事親》中說:「胃洩者,飲食不化,完谷出,色黃。風乘胃也,宜辛劑之類。」《宣明論方·濡洩證》中說:「胃洩如隨氣而下利,豆蔻散主之。」如果是由於腸胃積滯未去引起的胃洩,可以使用通下藥治療,如《素問玄機氣宜保命集》中所記載的承氣湯。

胃洩的病因主要有三種:

  1.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失常,出現大便完谷不化。
  2. 情志不遂,長期情緒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,可導致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出現大便完谷不化。
  3. 外感風寒,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阻遏脾陽,影響脾胃運化,出現大便完谷不化。

胃洩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因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少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藥物治療:可根據病因,使用健脾益氣、理氣和胃等中藥治療。
  3. 針灸治療:可根據病情,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。
  4. 其他治療方法:如按摩、推拿、拔罐等。

胃洩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規律,不暴飲暴食,不吃過多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胃洩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