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魏之琇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魏之琇(1722年-1772年),字玉璜,號柳州,浙江錢塘(今杭州)人,清代乾隆時期著名醫家。其出生於世醫家庭,然家道中落,少年時因貧困於典當行佣工謀生,夜則秉燭苦讀醫籍,持續二十載寒暑不輟,終成一代醫林大家。
醫學成就與著作特色: 魏氏深感明代江瓘《名醫類案》收錄未周,遂廣搜博採,以畢生臨證所得補其闕漏,編纂《續名醫類案》六十卷。該書按病證分類,輯錄春秋戰國至明清醫案逾五千則,尤重脈診辨析與方藥加減機變,如記載「滑脈主痰飲」時詳列不同兼脈對應之證型差異,並附李東垣、朱丹溪等各家治法異同,體現其「以脈統證、因證立法」的辨治思想。
另撰《柳州醫話》一卷,多載其臨證心悟,如提出「肝陽上亢非盡屬虛火」,強調「滋腎潛陽」需配「疏泄少陽」以調樞機,此論於清代溫病學派之外另闢肝病證治蹊徑。書中對《傷寒論》厥陰病篇「烏梅丸證」的發揮,指出「蛔厥」與「臟厥」當辨蟲動與陽微之別,影響後世對蟲證的辨治。
學術影響: 魏氏醫案重視「四診合參」,於《續名醫類案·中風》篇特錄「目睛斜視」為肝風內動獨特徵兆,補前人所未備。其整理宋元以前散佚醫案時,常增按語闡發,如評析張子和汗吐下三法,強調「攻邪當審腑臟苦欲」,體現清代醫家對攻補權衡的新見解。所著醫書成為研究宋元至明清醫案流變的重要文獻,日本丹波元胤《醫籍考》稱其「蒐羅宏富,按斷精審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