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對修常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對修常居
對修常居,又稱「真人常居」,為中醫導引養生功法之一,主要透過按揉眉後特定穴位以調理目系氣血,達到明目醒神之效。此法記載於《聖濟總錄·神仙導引上》,強調眉後小穴(即「上元六合之府」)為眼部精氣化生之關鍵,能調和眼周氣血,滋養瞳神,進而提升視覺功能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穴位定位與經絡關係
眉後凹陷處(約當「絲竹空」穴附近)屬手少陽三焦經,此區域為「上元六合之府」,與足少陽膽經、足太陽膀胱經亦有交會。三焦主司氣化,膽經與膀胱經皆上行頭目,故按揉此處可疏通三焦氣機,引膽火下行,兼調膀胱經之陽氣,使目得血而能視。 - 生理功能
- 化生眼暈:指調節眼周氣血循環,改善眼肌疲勞。
- 和瑩精光:促進肝血上注於目(肝開竅於目),使眼神清澈。
- 長珠徹瞳:強化瞳神(瞳孔)對光線的調節能力,與腎精相關(瞳神屬腎)。
-
與臟腑的聯繫
中醫認為「目為宗脈之所聚」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。此功法通過刺激眉後穴位,間接調動肝、腎、三焦之氣:- 肝氣調達:肝主疏泄,按揉此穴可助肝氣條暢,緩解目赤澀痛。
- 腎精充養:瞳神需腎精溫煦,功法能引腎氣上濟,改善視物昏花。
操作與應用
-
具體方法
以兩手拇指或中指指腹,輕按眉尾凹陷處(絲竹空穴),順時針揉動36次,再逆時針36次,力度以微酸脹為度。可配合閉目調息,引氣上行。 -
衍生功效
- 緩解頭目脹痛:三焦經氣暢通後,可減輕少陽經循行之偏頭痛。
- 安神定志:眉後區域與「印堂」相鄰,按揉能寧心安神,輔助改善失眠。
此功法體現中醫「形神共調」思想,結合經絡理論與氣血學說,為傳統導引術中簡便有效的養目法門。歷代養生家視之為「真人坐起之道」,凸顯其於日常保健中的實用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