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無谷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無谷道

病證名,指小兒先天生理缺陷,出生時肛門閉塞,無孔竅可通。此證屬中醫「肛門閉鎖」範疇,古籍亦稱「鎖肛」或「谷道不通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胎元稟賦異常,或孕母妊娠期間氣血失調,致胎兒發育不全,肛門脂膜壅塞、經絡閉阻而成。《醫宗金鑒·幼科心法》提及:「谷道無孔,乃胎中毒熱壅結,或氣血不和,脂膜遮閉所致。」

臨床表現

患兒出生後可見肛門部位無正常孔竅,或僅見凹陷,伴隨腹脹、嘔吐、無法排便等症。若延誤救治,濁氣穢物蓄積腸道,可繼發「關格」(腸道梗阻),甚則氣逆擾神,危及性命。

治法

古醫籍記載,此證若屬「脂膜遮閉」之輕症,可用「刺焫之法」——以鋒針刺破脂膜,外敷清熱化瘀之膏藥(如黃連膏)。然多數案例須借外科手法開通谷道,如《瘍醫大全》所述:「以利刀劃開脂膜,導其穢滯,後以藥線引流,生肌收口。」

古籍考據

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言:「小兒初生無谷道者,乃胎中谷道未成。」明代《保嬰撮要》進一步區分:「有肛門內合者,有皮膜遮如鼓者」,並強調需辨明閉鎖深淺,施以不同療法。

此證預後與閉鎖類型相關,若僅為低位閉鎖(脂膜淺薄),經及時手術多可痊癒;若屬高位閉鎖(臟腑氣道畸形),則牽涉更複雜之調治,中醫輔以通腑活血湯藥(如桃仁承氣湯加減),配合外治法以助氣機疏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