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吳衝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吳衝孺
生平與醫術淵源
吳衝孺(生卒年不詳),字象先,歙縣(今安徽歙縣)人,為明清時期著名醫家。其曾祖吳正倫乃明代中醫名家,尤擅內科與溫病治療,家族世代業醫,學術淵厚。衝孺承襲家學,深研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典籍,並融會歷代醫家之長,醫術精湛,時人譽為「得醫中三昧」。其臨證重視辨證論治,處方靈活,常以輕清之劑取效,為同儕所推崇。
學術特色與貢獻
- 承祖業而創新:吳衝孺繼承吳正倫之學,尤擅調理氣血與脾胃,認為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治療多從中焦入手,結合四時五行變化調理臟腑。其用藥講究「輕靈透達」,善用芳香化濕、健脾和胃之法,對江南溼熱病證尤具心得。
- 溫病治法融會:明清之際溫病學說漸興,吳衝孺汲取吳又可《溫疫論》之論,結合家傳經驗,強調「邪伏膜原」之辨治,於暑濕、瘧疾等外感熱病見解獨到。其處方常兼顧透邪與扶正,避免過用寒涼傷陽。
- 醫案與著述:雖其著作多散佚,然據地方志與醫籍記載,吳衝孺曾整理醫案,記錄疑難雜症之辨治思路,內容涉及內科、婦科等範疇,反映其「因證制方」的臨床思維。
後世影響
吳衝孺之學術不僅延續新安醫派(徽州醫學)之脈絡,更透過門徒與醫案傳世,影響清代江南醫家對溫病與內傷雜病的治療發展。其結合家傳與時代思潮的診療風格,體現中醫「傳承與創新並重」之特色,成為明清醫林中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