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文彥博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文彥博(1006-1097),字寬夫,北宋汾州(今山西汾陽)人,為著名政治家與儒醫。歷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,封潞國公。其政治生涯與王安石變法相牴牾,然其在醫學上的貢獻尤為後世醫家所重。
醫學著述與學術背景
文彥博精研醫理,旁涉羣方,尤重唐代醫籍之實用價值。其《節要本草》與《藥准》二書,係擷取《外臺秘要》、《千金方》等唐以前醫方精粹,參以臨證經驗編纂而成。宋代醫籍多重理論闡發,文氏則承襲唐代「方證對應」傳統,強調「驗方必效」,體現其務實醫風。
《節要本草》特色
此書以藥物分類為綱,刪繁就簡,保留《神農本草經》以降藥性理論,並增補唐代以降新驗藥方。其選材標準首重「臨證有效」,如採《外臺》治瘧方中常山配伍之禁忌、《千金》七情和合之藥對,皆註明源流與異同,反映宋代「本草學」由博返約之趨勢。
《藥准》之臨證思維
書名「准」字,取「藥劑有準」之意,內容側重方劑配伍與劑量拿捏。如治風痹首載《千金》獨活寄生湯,卻調整宋代常見之「薑棗引」為「酒煎」,契合當時北方寒痹用藥習慣。此類細節足見其融會古今之學養。
醫學思想與時代影響
文彥博身處宋代醫藥轉型期,其著作雖屬輯錄,實蘊含三項學術特點:
- 尊古而不泥古:對《內經》「五運六氣」理論少所闡發,而重《傷寒論》方證體例。
- 重藥效驗證:書中多註「嘗見」、「親驗」等按語,如比較《千金》與《外臺》同名方劑之效差。
- 官吏醫者的實踐視角:書末附「急救備要」,收錄旅途常見急症治法,顯露其出入朝野之實用關懷。
歷史評價與傳承
《宋史·藝文志》將其醫著歸入「醫方類」,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曾引《藥准》論茯苓條,清代徐靈胎亦評其書「去浮辭,存精要」。雖原書散佚,然透過《證類本草》等後世醫籍轉引,仍可窺見其融合官修本草與民間驗方之樞紐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