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痰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痰洩

痰洩(痰瀉)是一種病證名稱,主要特徵是大便溏薄、色白且質稀,可能夾帶白色粘液,伴隨咳嗽、痰多、胸悶、腹脹等症狀。這種病證的臨床表現常見於《醫宗必讀.洩瀉》一書中,詳見該條。

痰洩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:過量飲食、冷飲油膩、難以消化的食物,可能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,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為氣血,反而形成痰飲,阻礙脾胃運化,從而造成大便溏薄。

  2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順,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也可能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為氣血,反而形成痰飲,阻礙脾胃運化,從而造成大便溏薄。

  3. 久病體虛:長期患病體質虛弱,脾胃功能失調,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為氣血,反而形成痰飲,阻礙脾胃運化,從而造成大便溏薄。

痰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大便溏薄,色白,質稀,或夾有白色粘液。
  2. 咳嗽、痰多、胸悶、腹脹等症狀。
  3. 舌苔白膩,脈滑。

痰洩的治療主要以健脾化痰、行氣利水為主。常用的方藥有:

  1. 大棗: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。具有健脾化痰、理氣和中的作用。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內停所致的咳嗽、痰多、胸悶、腹脹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  2. 三子養親湯:由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健脾化痰、燥濕利水的作用。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內停所致的咳嗽、痰多、胸悶、腹脹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  3. 保和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滯的作用。適用於脾胃虛弱、食積不化所致的腹脹、噯氣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痰洩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少吃油膩、生冷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