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天灶火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天灶火丹
天灶火丹,又稱「天灶丹」,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丹毒之一種。此病名最早記載於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,所述其發病部位多始於髀間(大腿根部),常見於未滿百日之嬰兒。其命名源於古代民間迷信,認為此病與觸犯行路灶君(灶神)有關,故稱「天灶」。
病因病機
天灶火丹之病因,主要因風熱之邪侵入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,致使熱毒鬱結於肌膚,發為丹毒。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六進一步指出,此病若熱毒下注,可導致陰頭(外陰部)赤腫,顯示其病勢易沿經絡蔓延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皮膚局部焮紅灼熱、腫脹疼痛,初起於髀間,漸及大腿或下腹,嚴重者熱毒下流,陰部赤腫。嬰兒患病時,可見煩躁不安、啼哭不止等熱毒內擾之象。
治法
- 內治:治宜疏風清熱、解毒散邪,可選用「輕解散」之類方劑,以疏散三陽經風熱,清解鬱火。
- 外治:外用「柳灰散」塗敷患處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柳灰散為傳統外用散劑,取柳枝燒灰存性,研末調敷,適用於熱毒瘡瘍。
相關理論與延伸
此病與小兒「胎毒」或「胎熱」有一定關聯,因嬰兒臟腑嬌嫩,易受風熱邪毒侵襲。中醫認為,丹毒類疾病多因火熱之邪鬱於血分,外發肌表,而天灶火丹特發於下肢及陰部,與三陽經循行密切相關。治療時,除清熱解毒外,亦可結合經絡理論,選用相應引經藥以增強療效。
古籍參考
- 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提出病名及發病特徵。
- 《瘡瘍經驗全書》:詳述病因、病機及治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