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舌卷,乃中醫證名之一,意指舌體捲縮,無法自然伸出。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有云:「心臟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。」足見此證與心脈異常之關聯,並提示言語功能或受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舌卷之成因可分為三類:

  1. 邪火內灼:熱邪熾盛,耗傷陰津,以致舌體失濡,筋脈拘急而卷縮。常見於外感熱病或內傷火熱之證,多伴見高熱、煩躁、口渴等症。
  2. 寒邪直中:寒性收引,若直中少陰或厥陰,可致舌卷囊縮,並見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等真寒之象。《嵩崖尊生書》指出:「無身熱、口渴、四肢厥冷過肘膝,為直中真寒病,急溫。」
  3. 風痰擾動:痰濕內蘊,風邪引動,阻滯經絡,致舌體筋脈失和。《醫林繩墨》云:「因風痰之所中,則舌卷而難言……津液結(革卯),則舌卷而難伸。」

經絡關聯

《靈樞·經脈》載:「筋急則引舌與卵,故唇青舌卷卵縮。」此證與足厥陰肝經關係密切,蓋因肝主筋脈,其脈環陰器、絡舌本。若肝經受邪,或熱極生風,或寒凝筋脈,均可引致舌卷。此外,手少陰心經之別絡繫舌本,故心火亢盛或心陰耗傷,亦可能導致舌體失用。

證候特點

舌卷多屬危急之候,臨床需辨明寒熱虛實:

  • 熱證:舌卷硬而乾燥,伴有譫語、煩渴、脈洪數,多因邪熱入裡,灼傷陰液。
  • 寒證:舌卷而潤,兼見四肢厥逆、脈微欲絕,乃陰寒內盛,陽氣衰微之兆。
  • 痰證:舌卷而強硬,言語謇澀,或伴喉中痰鳴,屬風痰閉阻之象。

歷代醫家對此證之論述頗多,如《嵩崖尊生書》強調:「直中少陰亦有舌卷囊縮者,急溫補。」意指少陰病之舌卷,需速投溫補以救陽氣。總而言之,舌卷之辨證,需結合全身症狀與脈象,細察病機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