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舌卷囊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舌卷囊縮

舌卷囊縮為中醫證候名,指舌體捲曲難以伸直,同時陰囊收縮上提之症。此症多與厥陰經病變相關,尤其見於危重病候,反映肝經氣血津液嚴重受損,或寒熱之邪直中陰經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熱邪熾盛

    • 《素問·熱論》指出厥陰受邪,可致「煩滿而囊縮」,熱極傷津,筋脈失養,故舌卷不伸。
    • 《醫學心悟》進一步闡述,肝主筋,熱邪內灼耗竭津液,筋脈失濡,因而舌卷囊縮,屬急症,需急下存陰,方用大承氣湯類瀉熱救陰。
  2. 寒中厥陰

    • 寒邪直犯厥陰,陽氣衰微,筋脈拘急收引,症見下利清穀、四肢厥逆、舌卷囊縮而潤澤,脈沉遲。
    • 治當溫經散寒,方選當歸四逆湯,或外用代灸塗臍膏敷貼關元穴,以回陽救逆。
  3. 肝經氣絕

    • 《難經·二十四難》提出,足厥陰氣絕時,筋脈失主,引致「卵縮與舌卷」,此屬臟腑功能衰竭之危象。

臨床辨證

  • 熱證:舌卷短縮、舌面乾燥無津,伴高熱、煩渴、唇焦,宜清熱瀉火、通腑存陰。
  • 寒證:舌卷而潤、囊縮不燥,兼四肢逆冷、下利清穀,需溫裡散寒、養血通脈。

文獻淵源

歷代醫家對舌卷囊縮多有論述,除《內經》《難經》外,《傷寒論》亦涉及厥陰寒熱證治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強調此症需分虛實寒熱,不可單憑表象斷證。

此症多見於外感熱病極期或內傷重證,其病機深涉肝腎與筋脈關係,臨床須緊扣四診,尤重舌脈合參,以辨明寒熱標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