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神不守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神不守捨,中醫名詞,又稱神志不守。是指心神失於藏守,神志異常的證候。多由七情所傷,痰火犯心,或心氣不足等所致。
臨床表現為精神錯亂,妄言妄見,時悲時喜,舉止失常,或思慮恍惚,作事多忘。
治療以順氣豁痰,養心安神,活血化瘀等法。常用方藥有半夏茯神散、十味溫膽湯、歸神丹、養心湯、歸脾湯、血府逐瘀湯等。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載有“神不守捨”的條文,其內容如下:
“神不守捨,心神失於藏守,神志異常之證。因七情所傷,痰火犯心,或心氣不足等所致。證見精神錯亂,妄言妄見,時悲時喜,舉止失常,或思慮恍惚,作事多忘。治以順氣豁痰,養心安神,活血化瘀等法。選用半夏茯神散、十味溫膽湯、歸神丹、養心湯、歸脾湯、血府逐瘀湯等方。”
神不守捨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七情所傷:七情指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情志不遂,可導致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影響心神,從而出現神不守捨的症狀。
2.痰火犯心:痰火是指痰液和火熱之邪。痰液阻塞心竅,火熱擾亂心神,可導致神不守捨的症狀。
3.心氣不足:心氣不足,心神失養,可導致神不守捨的症狀。
神不守捨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精神錯亂:患者表現為精神恍惚,思維不清,語言錯亂,甚至出現幻覺和妄想。
2.妄言妄見:患者會說一些不合邏輯的話,或者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。
3.時悲時喜:患者的情緒不穩定,時而悲傷,時而高興。
4.舉止失常:患者的動作不協調,甚至出現自傷或傷人的行為。
5.思慮恍惚:患者的思維能力下降,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容易出錯。
6.作事多忘:患者的記憶力下降,經常忘東忘西。
神不守捨的治療,以順氣豁痰,養心安神,活血化瘀等法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半夏茯神散、十味溫膽湯、歸神丹、養心湯、歸脾湯、血府逐瘀湯等。
神不守捨的預後,一般來說是比較好的。如果及時治療,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。但如果病情嚴重,或者治療不當,則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,甚至死亡。
神不守捨是中醫名詞,又稱神志不守。是指心神失於藏守,神志異常的證候。多由七情所傷,痰火犯心,或心氣不足等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精神錯亂,妄言妄見,時悲時喜,舉止失常,或思慮恍惚,作事多忘。治療以順氣豁痰,養心安神,活血化瘀等法。常用方藥有半夏茯神散、十味溫膽湯、歸神丹、養心湯、歸脾湯、血府逐瘀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