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沈括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沈括(西元1031年-1095年),字存中,北宋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為著名科學家、政治家兼醫家。嘉祐末年(1063年)進士及第,官至翰林學士,通曉天文、曆法、兵法、音律等諸多領域,其科學著作《夢溪筆談》被譽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,詳載活字印刷、指南針改良、石油利用等科技成就。
中醫學貢獻
沈括對中醫學的鑽研體現於臨床實證與藥理考據,其醫學著述主要有:
- 《沈存中良方》(後世稱《良方》)
此書集結其臨證驗方,注重方劑實效,後人將此書與蘇軾的《醫藥雜說》合刊為《蘇沈良方》。書中強調「辨證施治」,如針對傷寒、婦科病等提出具體方藥配伍,並記錄藥材產地、採製時令等細節,反映宋代方劑學的嚴謹性。 - 《夢溪筆談》中的醫藥記載
- 秋石製備:詳述以人尿煉製「秋石」之法,為古代最早的性激素提取技術,並論及其補腎壯陽之效,可見當時對藥物化學的探索。
- 藥物考辨:書中考證44種藥物的性味、功效及生長環境,如〈丹砂〉條目辨明真偽,指出「光明瑩澈者為上」,符合中藥鑑別學原則。
-
臨床醫學觀點
沈括融合醫理與自然科學,主張「五行運氣須合天時」,在《補筆談》中分析節氣與疾病關係,如「春病在肝,夏病在心」,呼應《黃帝內經》「天人相應」理論。
學術影響
沈括的醫藥研究兼具實用性與科學性,其對藥物的系統記錄為後世本草學提供參考,而《蘇沈良方》的流傳更成為宋元醫家臨床應用手冊。此外,他以實證態度批判當時迷信巫醫的風氣,強調「藥之效否,必驗於病」,體現宋代醫學理性化的思潮。
其著作不僅保存珍貴醫藥文獻,更展現中醫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影響,於中醫發展史中佔有獨特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