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對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對口

病名: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,即「腦疽」。

釋義
對口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「疽」之一類,指生於項後髮際正中之癰疽,因其位置與口相對,故名「對口」。此症多因督脈積熱,或膀胱經濕毒上壅,氣血凝滯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熱毒壅盛:過食辛辣厚味,或情志鬱結,致使熱毒內生,循督脈上攻項部。
  2. 濕熱蘊結:外感濕熱之邪,與內熱相搏,阻滯經絡,氣血不通。
  3. 氣血虛弱:正氣不足,營衛失和,邪毒乘虛侵襲,凝聚肌腠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初起患處紅腫熱痛,根盤堅硬,漸至膿成。
  • 潰後若膿出黃稠,腫消痛減,為順證;若膿稀色灰,瘡形平塌,則屬逆證。
  • 可伴發熱、口渴、便秘等全身症狀。

辨證分型

  1. 熱毒熾盛證:瘡色焮紅,腫勢高突,疼痛劇烈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  2. 濕熱蘊阻證:瘡周浸腫,膿水黏稠,身熱倦怠,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3. 氣血兩虛證:瘡形平塌,膿液清稀,面色蒼白,舌淡脈細。

治療原則

  • 內治:清熱解毒(如黃連解毒湯)、利濕排膿(如五神湯)、托毒透膿(如托裏消毒散),虛者輔以補益氣血(如八珍湯)。
  • 外治:初起宜箍毒消腫(如金黃散外敷),成膿後切開引流,潰後用提膿祛腐藥(如九一丹)。

古籍考據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載:「對口生於項後中,屬督脈經,由陽亢熱極而生。」強調此症與督脈關係密切,治法當清泄陽經火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