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蝨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蝨瘤

蝨瘤是中醫的一種疾病名稱,指蝨(即蝨子)聚集成瘤的情況。根據《稽神錄》的記載,蝨瘤在患者背部形成一個突起,類似盂狀,並且引起劇癢。有一位名為李德立的醫生使用藥物塗抹蝨瘤,一夜之間腫塊破裂,蟣蝨(蝨子)大戰出來,患者當日便感到身輕。

目前對於蝨瘤的病因與致病機制尚不清楚。但在臨床上,蝨瘤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,其發病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1. 不良衛生習慣:兒童抵抗力較弱,又不重視個人衛生,因此容易被蝨子侵害。
  2. 接觸蝨子:兒童接觸到帶有蝨子的環境後,蝨子會吸血並產卵在皮膚上。
  3. 營養不良:營養不良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,使兒童更容易受到蝨子的攻擊。

蝨瘤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皮膚上出現突起的腫塊,腫塊表面有小孔,可以看到蝨子從中爬出。腫塊的大小不一,一般約為黃豆大小,但也可能較大。腫塊周圍的皮膚會出現紅腫和瘙癢的症狀。

蝨瘤的診斷主要依賴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皮膚上的皮疹。如果患者有接觸蝨子的史,則有助於確定診斷。

蝨瘤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。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殺蟲劑,例如敵百蟲、氯菊酯等。物理治療方面,可以使用熱敷、冷敷、電療等方法。

蝨瘤的預後一般良好。只要患者能及時接受治療並注意個人衛生,通常可以避免病情惡化。

蝨瘤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個人衛生:勤洗澡、更換衣物,保持皮膚清潔。
  2. 避免接觸蝨子:不去蝨子多的場所,如公共場所、動物園等。
  3. 如果發現蝨子,要及時使用殺蟲劑進行滅治。

儘管蝨瘤是一種奇怪的疾病,但只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並及時治療,通常是可以治癒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