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毒流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毒流注,中醫病名。流注病的一種。見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三。多因寒熱濕毒流注小腿肌膚所致。症見瘡形平坦,形似牛眼狀,腳跟部漫腫無頭,色紫或紫黑難潰,潰後則膿水浸漬漫延成瘡,久治難斂。類似小腿硬緣性潰瘍。治宜祛風利濕解毒之劑,可內服荊防通聖散加木瓜、牛膝、防己、蒼術消之;若患處疼痛至晚發燒者,宜用當歸拈痛散加牛膝,外搽三妙散;若腫痛已消,潰而不斂者,可外搽輕粉散或隔紙膏貼之。詳濕毒條。

濕毒流注,又稱牛眼瘡。多發於小腿,初起時皮膚潮紅,腫脹,疼痛,有灼熱感,局部皮膚發亮,有水皰,水皰破潰後,流出黃色膿水,久治不愈。

濕毒流注的病因主要是由於外感風寒濕邪,內蘊濕熱,濕毒流注肌膚所致。濕毒流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局部皮膚潮紅、腫脹、疼痛,有灼熱感。

2、局部皮膚發亮,有水皰。

3、水皰破潰後,流出黃色膿水。

4、久治不愈。

濕毒流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1、內服中藥。常用中藥有荊防通聖散、當歸拈痛散、三妙散等。

2、外用中藥。常用中藥有輕粉散、隔紙膏等。

3、外用西藥。常用西藥有紅霉素軟膏、百多邦軟膏等。

濕毒流注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勤換衣。

2、避免接觸不潔的水源。

3、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4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濕毒流注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發現自己有濕毒流注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